当“砍价KPI”被淘汰,采购岗的春天来了?
上周刷到一条行业新闻:某全球500强制造企业宣布废除采购部门“年度成本降低率”指标,取而代之的是“供应商价值贡献度”——包括供应商的研发协同能力、绿色供应链水平、应急响应速度等维度。
评论区里,一位做了8年采购的网友留言:“终于不用再为了砍3%的价,和供应商磨破嘴皮,最后还因为质量问题被生产部骂了!”
这则新闻像一颗石子,砸进了采购从业者的“焦虑池”:当“降本”不再是唯一目标,采购岗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?
采购岗的“三重委屈”,你中了几个?
做采购的朋友跟我吐槽过三个“扎心瞬间”:
选供应商像“拆盲盒”:为了降本选了低价供应商,结果货到了发现质量不达标,生产线停了3天,老板骂“怎么选的供应商?”;
做“夹心饼干”:业务部要“最快交期”,财务部要“最低价格”,自己夹在中间,每天对着Excel表算到凌晨;
被当成“砍价机器”:同事眼里,采购的工作就是“跟供应商杀价”,但没人知道,砍下来的1%成本,可能牺牲了供应商的服务质量,后续要花10倍精力补漏洞。
某咨询机构2024年调研显示:72%的采购从业者认为“降本压力”是最大的职业痛点,但只有38%的企业意识到“过度砍价”会导致供应链脆弱。
#### 三、专业破局:2024采购营销四大趋势,帮你从“工具人”变“战略家”
当“降本”不再是采购的唯一使命,“价值升级”成为新的核心关键词。以下四个趋势,正在重构采购岗的能力边界:
##### ✨ 趋势1:从“经验选型”到“数字决策”——AI帮你把供应商“看穿”
传统采购选供应商,靠的是“朋友推荐+现场考察”,但面对1000家供应商时,经验根本不够用。
某家电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:他们用采购数字化平台整合了供应商的“全生命周期数据”——包括历史交期准确率(95%以上为优质)、质量投诉率(低于1%为达标)、研发投入占比(高于5%为潜力股)。通过AI算法,系统会自动给供应商打分为“战略级”“核心级”“普通级”,采购只需要根据评分选,选型时间缩短了40%,质量问题减少了25%。
对采购的启发:学会用工具代替经验,比如通过“企业信用查询平台”查供应商的司法纠纷、经营状况,通过“供应链溯源系统”看原料来源,让决策更理性。
##### ✨ 趋势2:从“低价优先”到“价值优先”——买“对的”比买“便宜的”更重要
某手机厂商的采购总监说过:“我们之前选电池供应商,选了最便宜的那家,结果因为电池续航差,手机销量下降了10%。后来换了一家价格高15%但研发能力强的供应商,他们帮我们优化了电池结构,续航提升了30%,销量反而涨了20%。”
这就是价值型采购的核心:采购的不是“产品”,而是“供应商的能力”——比如研发协同、供应链稳定性、成本控制能力。
某零售企业的“价值采购模型”很实用:给供应商打分时,“价格”只占30%,“研发能力”占25%,“交期稳定性”占20%,“服务响应速度”占25%。通过这个模型,他们选出的供应商,复购率比之前高了35%。
##### ✨ 趋势3:从“被动合规”到“主动绿色”——采购是企业ESG的“排头兵”
随着“双碳目标”的推进,绿色采购不再是“可选动作”,而是“必选任务”。
某快消品牌的做法很聪明:他们要求供应商提供“碳足迹报告”,优先选择使用再生材料的供应商。比如他们的包装供应商,用再生纸代替原生纸,每批包装的碳排放量减少了40%。这个举措不仅让品牌通过了ESG认证,还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——数据显示,68%的Z世代愿意为“绿色产品”支付溢价。
对采购的启发:提前布局绿色供应链,比如要求供应商提供“环保认证”(如ISO 14001)、“再生材料占比”,不仅能帮企业符合政策要求,还能提升品牌形象。
##### ✨ 趋势4:从“零和博弈”到“协同共赢”——供应商是“伙伴”不是“对手”
传统采购和供应商的关系,是“你赚得多我就赚得少”的零和博弈,但现在,协同型采购成为趋势。
某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值得参考:他们共享了“需求预测数据”,让供应商提前6个月知道下个月的产量,这样供应商可以提前备料,库存成本降低了20%;同时,企业会帮供应商优化生产流程,比如引入自动化设备,供应商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5%。这种“双赢”的模式,让他们的合作持续了10年,成为行业典范。
#### 四、价值升华:采购岗的“翻身仗”,靠的是“从成本到价值”的思维转变
有人说,采购是“企业的钱包”,但我觉得,采购是“企业的战略眼睛”——能帮企业找到最有价值的供应商,构建最稳定的供应链,甚至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。
就像那位做了8年采购的网友说的:“以前我觉得采购就是‘买东西’,现在我意识到,采购是‘帮企业选未来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