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 首页 > 新闻中心

AI采购不是“高大上”的技术,而是每个企业都能用上的“效率工具”

上周,某制造行业龙头的Q3财报冲上了行业热搜——用AI优化采购流程后,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18%,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35% 
这不是科技公司的“炫技游戏”,而是每个企业都能触摸到的“效率红利”。 
想起前几天跟做采购的朋友聊天,她吐槽:“每天像个‘救火队员’,一会儿要跟供应商催货,一会儿要帮财务核对账单,明明忙得脚不沾地,却总被老板说‘成本没控制好’。” 
其实,她的困境不是个例——当采购从“后勤支持”变成“战略核心”,传统的“经验驱动”早已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 

采购岗的“三座大山” 
为什么很多企业的采购流程越做越累?本质是卡在了“三个不匹配”: 

  • 需求与供给的“信息差”:销售部门说“下个月要冲业绩,得加订1000件原料”,但采购部不知道“这1000件是不是真的需要”,怕积压库存不敢多订,怕断货又不敢少订; 


  • 供应商筛选的“效率低”:要查工商资质、看信用报告、翻过往合作记录,几十家供应商翻下来,一周时间就没了; 


  • 成本控制的“盲目性”:砍价全靠“嘴皮子”,不知道“市场均价到底是多少”,要么买贵了被骂,要么压价太狠导致供应商偷工减料。 


某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:62%的采购人员表示“每天花在重复性工作上的时间超过50%”——当你把精力都耗在“核对账单”“催货”上,怎么可能去做“优化供应链”“挖掘优质供应商”这样的战略事? 

AI采购的“核心逻辑”——用数据替代经验 

其实,AI采购不是“取代采购人员”,而是把“繁琐的执行工作”交给算法,让人类聚焦“更有价值的决策” 
我们调研了3家用AI采购实现成本下降的企业,总结出了“可复制的3个方法”: 

##### 1. 用“供应商画像”解决“选谁合作”的问题
某零售企业以前选供应商,全靠“老员工推荐”和“现场考察”,结果遇到过好几次“供应商突然倒闭”的情况。 
后来他们用AI工具整合了工商数据、信用报告、舆情信息、过往合作记录,自动生成了“供应商健康度评分”: 

  • 评分≥80分:核心供应商,优先合作; 


  • 60-80分:潜力供应商,观察后合作; 


  • <60分:高风险供应商,直接排除。 


结果怎么样?供应商筛选时间从7天缩短到2天,合作风险下降了40% 


##### 2. 用“需求预测”解决“买多少”的问题
某餐饮品牌以前采购食材,全靠“店长拍脑袋”,遇到暴雨天,蔬菜卖不出去就积压;遇到节假日,又不够卖导致流失客户。 
后来他们用AI分析了过去1年的销售数据、天气数据、节假日数据,生成了“智能需求预测模型”: 

  • 比如“周末+晴天”,奶茶销量会比平时高30%,对应的珍珠、奶茶粉要多订25%; 


  • 比如“暴雨天”,堂食销量下降50%,对应的蔬菜、肉类要少订40%。 


结果库存积压率从15%下降到3%,食材成本节省了12% 


##### 3. 用“智能比价”解决“买贵了”的问题
某制造企业以前比价,要让供应商发报价单,然后手动录入Excel对比,不仅慢,还容易出错。 
后来他们用AI工具对接了100+供应商的报价系统,自动抓取实时价格,并且按照“质量、价格、交货期”三个维度排序: 

  • 比如“同样的钢材,供应商A价格低10%,但交货期晚3天;供应商B价格高5%,但交货期准”,AI会根据企业的“优先级”(比如“赶工期”就选B,“降成本”就选A)推荐最优选项。 


结果比价时间从3天缩短到1小时,采购成本下降了8% 


AI采购的本质——让采购从“执行层”升级为“战略层” 
很多人担心“AI会取代采购岗”,但事实上,AI取代的是“重复性劳动”,而不是“人的判断” 
当AI帮你搞定了“供应商筛选”“需求预测”“智能比价”这些繁琐的事,你就能把精力放在: 

  • 挖掘“隐形冠军”供应商(比如小而美的企业,质量好但没名气); 


  • 优化供应链布局(比如把供应商从“单一来源”变成“多源供应”,降低风险); 


  • 跟供应商建立“长期合作关系”(比如一起研发新产品,降低成本)。 


就像那位用AI采购的制造企业采购总监说的:“以前我是‘买东西的人’,现在我是‘供应链战略师’——这才是采购岗的价值。” 


你准备好用AI升级采购了吗? 
AI采购不是“高大上”的技术,而是每个企业都能用上的“效率工具” 
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,都可以从“小场景”开始尝试: 

  • 比如用AI工具做一次“供应商信用查询”; 


  • 比如用AI做一次“下个月的需求预测”; 


  • 比如用AI对比几家供应商的价格。 


logo
©京ICP备2022033741号-3 美国采购与供应链认证协会